更多有關 聽說桐島退社了 的事情

《聽說桐島退社了》最早是從2013金馬奇幻影展知道的,是去年日本電影的大贏家,拿下了拿下日本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最佳剪輯等三項大獎,當時這部在金馬奇幻影展是秒殺片,我原本有點興趣不過被秒殺了也就沒機會看,之後傳來許多的好評,院線片上映後我也就去看,看完後覺得果然是好片,青春啊~,小說出來後我自然也買來看,卻發現裡面內容與電影有些不同。

小說是分為七段六個角色,在各自的篇幅內描寫各自對於高中人際關係的想法,也因為這樣電影才會以不同視角分段吧,不過電影和小說很不一樣的一點是:桐島的退社對於這些高中生並不是什麼爆炸性的新聞,不會想要去了解他為什麼退社,就只是則消息而已,而且對於書中幾個角色來說,根本不認識桐島,小說該部分也就沒帶到,而且桐島在書中也不像是電影的形象如此完美,他雖然運動能力好,也很為比賽著想,但在排球社其實是被孤立的,不使用社團休息室,排球社私下唱歌也不會邀他,這種情況下他會退社其實也不意外。

桐島在排球社是隊長,小泉風助在桐島退社後接替他自由球員的位置,長久以來他都是桐島的替補,一直看著桐島,桐島比賽後也都是與他討論改進部份,而桐島不在後,就要靠他自己出面挑起大樑了。

管樂隊社長澤島亞矢則是很單純的高中女生,夾在單戀與身為社長且即將比賽的煩惱中,不過沒有特別跑到頂樓看龍汰他們打球(電影中是喜歡宏樹),僅是透過音樂教室的窗戶看他們,但同樣的是假借練習卻偷看喜歡的人。

前田涼也的部分則是清楚的點出了學校中的「上層」與「下層」的存在,醒目的人與醒目的人往來,反之不醒目的人也與不醒目的人在一起:即使不同班「上層」也會在一起,但「下層」跨班則就沒有凝聚力。不過小說的前田並沒有像電影那樣峱,更讓人意外的是國中時他因為跑得快所以也是學生「上層」集團的一份子,就算是在高中,一樣能拍出精緻的校慶開幕影片,也沒有像電影中喜歡B級片及想拍殭屍片。他國中與小霞同班,當時好到可以互相直接叫名字(日本只有很親近的人才會叫名字),因為電影而有共同話題,但之後分班就沒有再往來,雖然高二又再同班,但小霞已經忘記他了。

菊池宏樹是「上層」的人,有著漂亮女朋友,因為都是顯眼的人,走在一起自然就很受到注目,但實際上他不曉得未來要做什麼,沒有什麼具體的目標,也因此羨慕著無論是運動或是念書的人。與電影一樣參加棒球社比過幾場比賽,表現也比別人好,但卻時常翹掉社團活動,不過還是背著棒球包包,像是不知道要做什麼卻不想放棄棒球社這個歸屬,雖然隊長一樣是請他最少去比賽,但最後也被隊長看透而表現出「夠了」的意思,這反而讓菊池了解桐島的狀況,想鼓勵他面對問題而不要放棄。

宮部實果是屬於「上層」的女生,認為高中女生最重要至少要擁有外貌,不過她的部分重點不在學校而是在家庭,後母在父親與繼姊因意外過世後就產生認知錯誤,將她誤認為是繼姊,並且常常寄出沒有地址的信,然則背後卻是有個溫馨的理由。

最後是東原霞,國中時與前田同班,有著電影這個共同的興趣,還會一起出遊去看電影,但國中分班後卻忘了前田,變成在乎吃優格是否會變胖的高中女生,不過並沒有交男朋友就是。

以上大概就是小說與電影的不同,其實相較於電影,小說是蠻平淡的,就是描述每個人在高中生活的想法,可以感受到日本高中生分層很明顯,屬於那一邊的就該是那一邊,感覺好累啊,但對日本人來說應該是實際狀況而顯得真實貼近他們學生時代的經驗吧,也因此能獲得大量迴響並能改編電影。而我認為電影改編得更成功,把桐島退社這個事件從原本背景設定改為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的故事核心,卻又沒有失去小說高中人際關係分層的重點,反而是透過外表與每個人的反應強化了這點,最後還來個屋頂殭屍大戰的高潮,真的可以說是「神改編」了。不過小說翻譯有個小缺點,就是「她」偶爾會寫成「他」,雖然只是個錯字但卻會造成不小的困擾。總體來說小說是沒電影精彩,但還是值得一讀,畢竟電影是那麼好看。

----
最後附上電影主題曲的MV,當初也是在金馬奇幻影展聽到這首粗獷熱血的歌才對電影留下深刻印象
MV的導演也是電影導演吉田大八,有趣的是雖然在電影中前田似乎有無限的可能性,或是平凡與他人一樣的人生
沒想到在MV暗示著他最後只是個送披薩的小弟,但那又如何呢?畢竟他也青春過了~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