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買了搜神紀,日前看完了,會對中國神怪小說有興趣,主要是起於張曼娟的"柔軟的神殿",後來又看了妖物誌"與從九頭蛇到九尾狐 ,都是與神怪有關的書,覺得很有趣很好看,覺得古人也真是妙,竟然能想出這些神怪出來,並且還更進一步的付與所創造出來的神怪感情,使其能與人們產生互動,而前幾本書都是白話再介文紹古文小說的書,看完後就對於整原文有興趣,因此在舊書店看到選錄並附註白話的搜神紀,就買回家看了。

在看的時候因為想先了解這些故事,所以是先看白話的,看完後再看原文,這樣子其實有點像在看英文文章,但看多看幾篇後,覺得文言的部份其實沒有那麼難懂,少數不懂的地方再看註釋就好,之後就直接先看原文了。不過也想到中文文言與白話的差別。在古代,會使用字數精簡的文言文,應該是與古代文字載體(寫的地方) 有關,早期是竹簡,後雖有紙的產生,但紙的成本較高,且因中國文字很重結構,印刷技術又不夠發達,所以字要寫大點才清楚,相對的就會使得一張紙上能寫上的字數有限,在有限字數上要表達意思,就要將文字精練,也就造成了閱讀上的高門檻,也就是為什麼以前的人念書前,要先學會句讀。

還有另一點會使得閱讀不便的地方就是字義部份,因為以前中文字數還不夠多,所以常使得一個字有許多意思,需要藉由上下文來判斷,而現今因造字系統發達,字數夠多了,降低了一字多義的狀況,使得文言中很多文字的意義都不再使用,但在文言中還是那個意思,就要再多經過一層的翻譯才能了解原義。總結以上,白話文的成功,造紙成本下降與印刷技術進步,造字系統發達擴充可使用字數,還有一點應該是使得學習門檻降低,讓知識傳撥更容易。但文言也還是有文言的好處,因為字數限制,使得文字精練,巷在搜神紀內30~50字就能成一篇故事,可在短短幾個字內就描述一件事,能夠將人物感情表達出來。

最後提一點,就學過程中學些文言還是不錯的,因為我在看的時候也有想到,我竟然看得懂幾百年前的文章,只有少部份需要註釋,其實是還蠻了不起的事(當然不是說我了不起),這也是讓外國人感到驚嘆的地方,而看懂以前人寫的文章,會讓我去想他們是在什麼情況下什麼想法寫下這些文章的,進而讓我與他們產生連結,這種與老祖宗還能保持關係的情況,其實感覺還蠻不錯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